“人在做事”还是“事在做人”?

2022-06-02 16:08:47 admin 20
图片关键词


引语:事物的不断变化正是为了使一切保持不变,而“真正的事件”有可能转变这个关于变化的原则本身;事件是一种被转化为必然性的偶然性(偶然的相遇或发生),即是说,“事件”产生出一种普遍的原则,这种原则呼唤着对新秩序的忠诚与努力。

 

要有工作,要有收入


想投资、想购房,得先做事,有稳定的工作、稳定的收入…

 

这不是件容易的事,不少人为了维持生计,已经花了九牛二虎之力…

 

今年,在毕业季到来之前(从1月到4月),是大厂的“裁员潮”,哀鸿遍野(互联网企业是重灾区)。

 

裁员的同时,大厂在各招聘网站上,挂着各种岗位;刚裁员,就开始招聘,空出来的岗位恰好出现在各大校招平台,甚至还有许多“管培生”岗;招聘要求为“应届毕业生优先考虑”

去就业,无非是想获得报酬。

 

关于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和财产收入占GDP的比重,这个数据容易搜寻得到(劳动报酬,靠劳动赚到的收入;财产收入,靠利息、分红、租金等赚到的收入;此外,还需留意缴税扣费和国家转移支付的影响)。

 

数据显示,我国劳动报酬占GDP比例连降20多年了。

 

据不完全统计,因收入分配和保险福利问题引发的劳动纠纷占劳动纠纷的65%以上,已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。

 

据2000年-2019年的相关数据,劳动报酬占GDP的比例整体保持在50%左右,但是靠财产来获得收入的比例在2004年之后快速上升,从10%逐渐稳定在20%。

 

后来,手机、电视、电脑、冰箱、汽车等,越来越容易买到了;医保、社保对比从前完善了许多;大家吃得饱、穿得暖,生活总体上变得越来越好,似乎过上了好生活…

 

对于好生活的追逐,是永无止境的(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;如不可求,从吾所好)。

 

在市场经济里,物以稀为贵,稀缺的东西由价高者得,总是标志着“好生活”,尤其是地段、区位优质的房产,或者那种竞拍出价激烈的法拍房源,等等。

 

统计数据显示,平均地讲,老百姓的收入中劳动收入是财产收入的2.5倍,财产收入不算少。

 

关键还是在于“平均来看”,大多数人是“被平均”、“被代表”了(数据的魔力在于——如何“载之、述之、评之、用之”等)。

 

占比50%的劳动收入,超过77000万就业人员一起分,可是占比20%的财产收入只有拥有资产的人能分,而且这里的资产还需产生收益,这样的人能有多少?

 

图片关键词


这样的人,要是只有就业人员的十分之一,那他们的财产收入就是劳动人民收入的四倍。

 

这意味着,老实工作、老实经营生意的人,最后还没有少数人靠资产获利赚得多(“生死有命,富贵在天”的老调?)

 

今年,关于“调控收入分配”的政策


于是我们看到,今年官方政策的回应。

官方:在调节方面,充分发挥财政调控和收入分配职能,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。

 

调节收入分配,推进共同富裕。推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,提升再分配效率,强化税收、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,支持第三次分配发挥作用,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,扩大中等收入群体。

 

今年,有一个重要文件,“关于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”——


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,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。


构建充分体现知识、技术、管理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。


创新宅基地收益取得和使用方式,探索让农民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有效途径。


合理分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,兼顾国家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居民权益。


探索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,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,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。

 

要让努力工作、辛苦经营生意、刻苦钻研科学的人能够赚到更多钱,同时让长期拿不到财产性收入的人也分享资产增值的红利(各种媒体、媒介都在转载、转述、转发这些政策内容,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“创造某种就业”)。

 

甚至还有人建议,用私家车出去搞活,或者把闲置的房子出租出去,以此来解决就业与低收入(这个建议,估计是对那些提诉求的人说的,是回应他们的诉求所给出的建议;可见,“话语”本身就是某种“权力”,真实不虚…)

 

官方关于提高收入的政策总是好的,毕竟“邦有道,贫且贱焉,耻也;邦无道,富且贵焉,耻也”。

 

房价与收入有关


房价上涨的其中一个结构性原因: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。

 

近年来,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速大幅高于其他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。

 

据国家统计局的公报,2016-2019年,高收入群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29%,而中等收入群体的累计增长只有19%,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之间的差距均在扩大。

 

这仅是一个抽样调查,实际差距还要更大。

 

比如,2018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未纳入统计的隐性部分总额大约有13万亿,其中大部分归属高收入群体。

 

图片关键词


根据某奢侈品消费报告,2000年我国人已经买走了全球1%的奢侈品,2018年则买走了全球33%的奢侈品。

 

这就是“房价收入比”作为楼市估值指标的一个不完美的地方,因为官方数据大大低估了高收入群体的实际购买力。

 

此外,疫情究竟会缩小收入差距,还是扩大收入差距?

 

从国内外的经验看,经济下行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结果,通常都会扩大居民收入差距。

 

当新增的货币转化为居民收入之后,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要明显快于中低收入群体。

 

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2020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名义平均增长4.7%,但中位数只增长了3.8%,说明全国超过一半的人收入“被平均”了。美国就是如此,在失业率上升阶段,从业人员的人均薪酬水平反而上升,说明失业人员多为低收入者。

 

从表面看,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,流动性泛滥,同时流动性是分层的。

 

比如2020年,高端消费品乃至奢侈品的销量增速都很好,豪华轿车、高端白酒和进口奢侈品的销量增速都是两位数,而全社会的消费增速却为负。

 

2020年,涨幅最大的行业几乎都是高科技、高端制造业或新经济行业;在房地产市场,一、二线城市单套面积越大的房屋越好卖,销量增速最快的是豪宅。


(感谢阅读,敬请指正)

 

融易拍提供拍卖咨询、房源匹配、房产投资分析、税费测试、评估鉴定、房产详调、律师尽调、实地看样、委托代拍、银行按揭贷款、提供交易保障、产权过户等服务,关注融易拍,欢迎联系与合作!


电话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