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适合买房吗?(续)

根据这份报告,我们可一窥2021年全年人民币印钞的总体情况:
2021年全年,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2个月累计为31.35万亿,比上年少3.44万亿,比2019年多5.68万亿,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仍然较大。
其中主要变动项目包括:
人民币贷款增加19.94万亿;
信托贷款减少2.01万亿;
企业债券净融资3.29万亿;
政府债券净融资7.02万亿;
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.24万亿。
就2021年12月而言,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.37万亿,比上年同期多7206亿,比2019年同期多1669亿。
2021年末,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是10.3%,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与名义的经济增速基本匹配。
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保持平稳。2021年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增加20.11万亿,与2020年基本持平,比2019年多3.36万亿。
2021年,委托贷款、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表外融资净减少2.67万亿,比上年多减1.35万亿。
这些数据是大家努力的成果,“是能告知、能被告知”的信息,里面涵藏着“财富密码”、“流量密码”甚至“人生密码”,不然不会引来那么多的关注。

社会融资规模,是我国独创的一个金融指标,是观察我国金融状况的最佳立足点——即一定时期内(月、季度或年度)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中额外获得的资金额度,其中包括人民币贷款融资、外币贷款融资、信托贷款融资、承兑汇票融资、政府债券融资、企业债券融资、股票融资ABS(资产支持证券)融资等中国所有最主要的融资方式。这个指标还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中。
我们可以看到,实体经济中的政府、企业或个人,想要从金融体系中“借”出钱来的方式,都彻底地被央行纳入到这个统计当中了,其增量的大小,直接代表着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中得到的钱有多少。
按央行定义,社会融资规模分为增量统计和存量统计。“增量”,即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整个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;而“存量”,即是指一定时期末(月末、季末或年末)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。
简单讲,增量就是在某一段时间里,金融机构给实体经济这个大面团里加了多少水;而存量则是,到了某个时间点(月末、季末或年末),实体经济这个大面团里总含水量有多少;其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、银保监会、证监会、中债登、交易商协会等。
社融增量每月的变化,意味着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信用松紧状况——
社融增量大涨,是信用环境宽松的信号;
社融增量减少,是信用环境紧缩的信号。
楼市潜隐在这些金融数据里
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恒大等个别房企的风险显性化,受此影响,房地产各类主体避险情绪高涨,金融机构也出现了短期的应激反应。

针对这一情况,金融管理部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: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准确把握和执行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,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,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;出台“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”,指导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支持风险化解和行业出清。
近期房地产销售、购地、融资等活动已逐步回归常态,市场预期稳步改善。
数据显示,2021年末,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52.2万亿,同比增长7.9%,增速比9月末提高了0.3个百分点,其中四季度房地产贷款新增7734亿,同比多增2020亿,较三季度多增1578亿。
如何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,如何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、一致性、稳定性,如何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等等这些问题,似乎仍会如谶语般延续一段很长的时期。
值得留意的是,2022年1月17日,人民银行开展了7000亿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1000亿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,增加流动性供给,提前对冲1月份税期高峰、政府债券加快发行、春节前现金投放等短期因素的影响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推动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标利率,均下降了10个基点,强化了跨周期调节。
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逆回购采用的是市场化招标方式,中标利率通过参与机构投标产生,利率水平取决于银行体系流通性状况、金融机构对央行资金的需求以及市场预期等多种因素。
其中,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从2.95%下降到2.85%,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从2.2%下降到2.1%。
该次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下降,关键的重点在于“提振市场信心,通过LPR传导降低企业贷款利率,促进债券利率下行,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,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,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,支持国债和地方债发行”等。
2022年上半年,很可能是国内该轮宽松小周期的主要时间段,过了这段,未来可能有漫长的紧缩在等待。

楼市与印钞、通胀是“硬相关联”
在我国,没有哪个行业、领域比房地产更渴望通胀了。房地产的兴旺、残暴,就是建立在通胀的基础上。
房产是保值的大额存单,贷款是抢占先机的工具,杠杆是增加财富总量的方法。
想要了解通胀,要看系统的开放与否。
通货膨胀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对物价来说,一切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印钞票的现象。
但当系统是开放时,如果这个开放的系统里面这个钱出来以后,有别的蓄水池,比如房子也有一个物价,房价涨了10倍,就把钱都吸走了。
那房子里的家具、箱子、桌椅、皮鞋等,家里的其他东西可能就没涨10倍这么多,不会因为货币涨10倍而涨10倍。这个时候这些商品是供过于求,产能过剩,想涨也涨不上去。
所以一个手表200还是200,洗衣机500还是500,手机10年前要4000一个,现在可能只要1000就能买一个。而大家的工资,可能已经从2000涨到了1万了。
对房价上涨的感知,每个人都不同。
面对房价较快的上涨,大家的具体感受绝不会相同。对于已经买房的人来说,房价上涨意味着家庭财产的市值增加,但对于还没有买房,或正准备买房的人来说,房价上升就意味着煎熬。反之,房价下跌,已购房者可能叫苦连天,欲购房者却笑逐颜开。
这十多年以来,许多人在城里买房,买房的钱除了个首付,剩余的钱都是银行贷款,银行贷款就是新增的钱,说明增量的钱很大一部分流入楼市了。

增量的钱一般就是新增的信贷以及银行贷款,存量的钱是市场中正在流通、已经存在的钱。
那么,怎样计算通胀,才能使数据更加符合实际感观?
通胀在金融体系中可以很复杂,诸如拿菲利普斯曲线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,但最基本的原理就是这个:“如果增加货币的数量,就降低了货币单位的购买力”。
如今政府很直接、很顺畅地就能从央行要钱,不管央行怎么找到的这些钱,央行只需负责印。政府很便利地在电脑上加个零,就能创造出大量的法定货币(数字人民币也是个很热的议点)。
由于信用卡、支票、电子支付等手段的存在,通货膨胀在理论上可以远远超越过去,制造货币本身变得“相当容易”。
于是,增加货币数量和信用,政府只需发布命令,法定货币就有了。反正政府有军事力量作为最终的信用背书。
(感谢阅读,敬请指正)
融易拍提供拍卖咨询、房源匹配、房产投资分析、税费测试、评估鉴定、房产详调、律师尽调、实地看样、委托代拍、银行按揭贷款、提供交易保障、产权过户等服务,关注融易拍,欢迎联系与合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