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流动性幻觉”向我们袭来

2023-01-31 10:43:47 admin 15
图片关键词


普罗大众该如何“介入”流动性?


想聊清楚、谈清楚“流动性”、“货币幻觉”、“资产泡沫”等话题,不是易事——需关涉上上下下、高高低低、宏观、中观、微观等等,都要有所兼顾到。况且,不是那种身份、地位、量级的,没有相关资源的,也聊不好、谈不好,不专业的难以令人认信,太专业的又让人无法理解,要么整成了高大上、要么就整成了假大空…

 

那么,普罗大众该如何“介入”这类话题?

 

受爱恋愚弄的人与那些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,其实数量是旗鼓相当的。

 

一旦“流动性”被证实是经济分析中的重要元素,那许多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都要做出调整了。

 

在实践中,宏观流动性对各种资产价格的影响是深远的,若遵循最简单的相对定价的市盈率分析框架:P=EPS(P/E),或绝对定价的DCF模型:V=EPS/(1+r),资产价格的推动因素不外乎盈利上升或估值提升。

 

流动性膨胀,不仅从估值角度推动了资产价格,或通过降低贴现率来吹大现值,它在推动盈利增长(EPS)也贡献良多。

 

不管是资源性企业(如有色煤炭),还是资产密集型企业(如泡沫滋长的房地产),以及高杠杆率企业(如银行),它们的EPS大部分都是由流动性堆积出来的。

 

面对这波巨浪般的流动性狂潮,似乎只有冬虫夏草能异军突起、勉强跑赢,几乎所有投资者都是输家,被印钞机打得落花流水;对于草根阶层的普罗大众而言,逆袭的重要机会就是尽量买更多的房子,通过加杠杆(贷款)来实现,这种近乎本能的选择也是房价居高不下的动力源。

 

我国流动性的供给机制(从外汇占款到再贷款、以我国国债为基础的公开市场操作)和供给水平(从22%到8%)都将会有重大转变生发,特别是当人民币开始双向波动时。

 

十多年来,“主动+被动”(存有“善意”的忽视)的流动性大餐可能就要落幕了。


流动性的转折点来了,意味着大变革时代即将临在,这涉及经济发展模式的改良、货币供应方式调整、资本管制政策的变化、人民币国际化的布局以及资本市场的投资理念和风格的转变,“转型、脱钩与去杠杆化”已然成为了经济、市场运作的热议话题。

 

还是忍不住要关注一下“印钞机”,此话题这么高大上,很容易就沦为假大空;但从“看热闹不嫌事大”的角度,或者从“先立乎其大者,则其小者弗能夺”的角度,“慕高、慕大、慕强”也是人的某种本能,还是可关注一下;也许每次也就关注“一下”,多两下就受不了…

 

我国的货币供应方式很殊异,央行的货币发行要有相应的资产做支撑,只能存在于以下几个渠道:

对应政府的债权(一般都是本国国债),是以政府的税收征管权作为发行保障;

对应金融机构的再贷款,是以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作为保障;

外汇占款,央行在发行本币兑换等值外币的同时具有了对国外商品的要求权。

 

于是,央行的货币发行机制实质上是资产创造货币,与商业银行用负债创造货币的机制完全相反。

 

图片关键词

 

“流动性”的种类


“流动性”一般有以下几种。

 

货币流动性,是整个经济的货币存量水平是否偏离其合意的货币均衡水平,其度量主要有货币供应、货币缺口、货币过剩等指标;

 

银行流动性,从资产负债表角度,描述整个银行系统的资产总量变化情况,其度量主要为总量、监管指标、业务操作和利率等;

 

市场流动性,是市场参与者在不导致资产价格显著波动的情况下,能够进行大量金融交易的难易程度,其度量从深度、紧度和弹性等。

 

流来流去的货币越滚越大,为什么没有更多地转为其他资产而“消停”下来?

 

不难想见,货币是容易流动的资产。

 

口袋里的钱(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),只要数量足够,大家想买啥立马就可兑现,“流动性”非常强。

 

对比在银行的存款,虽然也是储户的资产,不过在想取用的时候,至少要到银行(包括电子银行)办一道手续,转为其他资产形态,要多一层麻烦,而定期存款比之于活期存款,麻烦又略大一点,如涉及遗产继承等事宜还要更棘手。

 

再比照房产,转手套现的麻烦就更大了。一种资产转为另外一种,难度各不相同。

 

一般的排序,现金最自由、流动的麻烦最少,所以流动性最高。活期存款次之,定期存款再次之;接下来是金融债券、优先股、普通股、地产、房产,然后是只有少数行家真正识货的投资品,诸如古董、宝石、普洱茶。

在某种特定的状态下,资产的流动性也可能忽高忽低。

 

假如货币转为流动性比较低的资产,再变现、转为活跃购买力的摩擦系数上升了,冲出来争购普罗大众须臾不可或缺之物的压力就会减轻。

 

政府要忙的事很多,没有通胀威胁是不需天天调控的。

 

为什么流动性最强的

没有更多转为流动性较低的?


这带出另一问题:为什么流动性最强的货币没有更多转为流动性较低的其他资产,从而缓解通胀以及由此而来的宏观调控压力?

 

这一问的重点是:为什么过多的货币没有转为流动性较低的其他资产?

 

抛却“我国货币运动如何在两个圈圈里不断转出天量货币来”这一问,转而问“为什么转出来的货币没有更多地转为其他资产”?

 

有一个现成的解释——

我国属于间接融资为主的经济,银行是金融的主打,股票等其他融资通道虽然已经有所发展,但在整个融资结构中占比还是小头。

 

金融运作以银行为中心,机构与个人向银行借贷,完成各类交易之后,还是把款项再存入银行。

 

那么,自循环的广义货币越滚越大,通胀的货币因素挥之不去。此论,基本上是现象描述,因为“间接融资为主”与“货币没有更多转为非货币资产”,本来就是一回事。

 

若再往深一层,比如,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从哪里来的?

 

不可能自己从地上长出来的…

 

以出口导向驱动的经济增长,是间接融资模式不断强化的坚实基础。

 

我国庞大的出口赚回来的外国钱,企业向商业银行结汇,商业银行再把绝大部分外汇卖给央行,转为巨额国家外汇储备。

 

在此流程里,央行不断出手购汇,基础货币不断流入商业银行。后者“不缺钱”,间接融资的头寸充盈,此长彼消,直接融资的不能不受到抑制。

 

于是,拿基础货币为人民币汇率稳定保驾护航,客观上强化了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特色。

 

或问,这些年我国的股市发展固然不尽如人意,但地产房产不是一直火爆吗?

 

地产房产的火爆,难道不正是人们把巨量银行储蓄转化为非货币资产吗?

 

诚然,房地产连年火爆是事实,快速增长的地产房产由货币变过来,也是事实。

 

更重要的是,货币一旦变成房地产,再变回货币就没有那么方便了。

 

地产房产的流动性赶不上现金与存款,我们有理由将之列入货币以外资产的行列。


(感谢阅读,敬请指正)

 

融易拍提供拍卖咨询、房源匹配、房产投资分析、税费测试、评估鉴定、房产详调、律师尽调、实地看样、委托代拍、银行按揭贷款、提供交易保障、产权过户等服务,关注融易拍,欢迎联系与合作!


电话咨询